热搜: 购彩中心—用户注册软件
中新网南昌11月29日电 (记者 吴鹏泉)截至目前,今年江西共出动执法人员20666人次,排查涉危废企业7761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涉危废环境问题2699个,查处危险废物环境违法案件60起,累计罚款1936.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并立案30起。
这是记者29日下午从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的江西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11月29日下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江西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新闻发布会。吴鹏泉 摄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二级调研员高飞在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江西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为美丽江西建设提供强有力执法保障。
按照污染程度、行业类别、环境风险程度、环境信用评价等因素,江西在对所有排污单位分类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监管,推行宽严相济的监管执法机制。
“目前,全省共纳入分类监管污染源49868家,其中,A类3141家、B类6937家、C类39790家。”高飞说,江西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常态化管理,对纳入清单内企业采取减少现场执法检查频次或以非现场检查的形式进行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执法干扰,鼓励企业守法经营。
在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的同时,江西也加大执法监督帮扶力度。该省组建全省11个设区市54支异地小分队,分阶段、分领域,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污染源自动监控、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等多轮次执法监督帮扶,积极帮助指导企业整改提高。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西省高院、江西省检察院、江西省公安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江西省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开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行动。
高飞称,截至目前,江西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检查环评、环境监(检)测、环保竣工验收、碳排放数据管理、第三方运维、机动车尾气检测等领域共计1978家次,其中存在弄虚作假的机构有25家,下达责令整改数量25家,下达行政处罚23家,责令停业整顿3家,共计处罚款268万元。(完)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又迎来一项新突破。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个人工智能(AI)体(智能体),在3D模拟中,该智能体能在第一次见到的任务中实时模仿专家。
论文作者指出,该智能体能从第三人称视角实时可靠地获取来自人类搭档的知识,这项研究结果是对具身AI实现快速知识传播的一次概念验证,也是朝着人类-AI互动的开放式文化演变迈出的第一步。
该论文介绍,之前在物理模拟和现实世界机器人中已经证明了用人类数据让具身AI智能体学习新技能的效果。过去的智能体通常需要在监督下从大量第一人称的人类演示中学习,这类演示的获取既昂贵又费时。相比之下,人类本身可以通过模仿示范者,在几秒内以互动方式学会新技能,即使婴儿也有这种能力。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一种AI智能体,能从效率和隐私与人类相仿的其他个体那里进行社会化学习。
论文通讯作者、位于英国伦敦的谷歌DeepMind的Edward Hughes和同事一起,利用深度强化学习训练了一个智能体,这个智能体能在名为GoalCycle3D的物理模拟任务空间里,几分钟内发现和模仿新专家的行为,并记住所学知识。训练后,他们发现这个智能体可以在各种有挑战性的导航问题中从人类和AI专家这里快速学习,虽然它们以前从来没见过人类。
比如,这个智能体可以在包含大量障碍的复杂地形中穿梭。该方法的一个关键是一种新形式的自动化课程,该课程结合了示范者的阶段性遮蔽以及任务难度的逐步升级。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智能体的个体神经元是可解释的,而且能同时编码物理信息和社会信息。
论文作者总结表示,这项研究结果为 AI领域和文化演化心理学之间的密切互动奠定了基础。他们认为,AI从业者可从人类社会学习中汲取灵感,构建出适应当下人类伙伴的具身智能体,并保护好隐私。此外,能社会学习的AI智能体或为研究人类文化能力发展提供新的建模工具。(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