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购彩中心—用户注册赔率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徐婧)紫禁城的御花园里有哪些美景?中国古代建筑中蕴藏着何种文化内涵?29日,首届北京市青少年阅读节“读中国历史 讲中国故事”主题文化实践活动举办。来自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北京邮电大学的二十余位留学生走上舞台,讲述自己在书本中读到的“中国故事”。
首届北京市青少年阅读节“读中国历史 讲中国故事”主题文化实践活动。活动主办方供图
今年,北京市青少年阅读节在收到各高校“读中国历史 讲中国故事”的报名信息和展示视频后,经过整理、筛选和初步评选,最终挑选出了二十余位来自俄罗斯、埃塞俄比亚、基里巴斯等国家留学生的节目,分为“中国印象”“历史文化”“诗词串烧”“传承发展”四个单元,在活动舞台上进行展示。
在“中国印象”单元,来自柬埔寨、俄罗斯、越南、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庄丽贞、丽娜、张金芝、万琼丽分别讲述了自己来到中国学习生活的初衷与经历,分享了她们了解到的中国的风土人情与中国印象。庄丽贞表示,因为想深入了解中国,所以选择到中国留学。在中国,她看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时代的飞跃,也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商业水平的提高,这让她对未来充满期待,也鼓励她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在“历史文化”单元,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泰国留学王可可、温亮亮与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迈里克三位同学将目光凝望到了紫禁城。他们分享了自己学到的御花园与午门的历史,介绍了御花园里的树木、山石和午门上的特殊构造。
首届北京市青少年阅读节“读中国历史 讲中国故事”主题文化实践活动。活动主办方供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印度尼西亚留学生朴力将目光聚焦到北京的市井文化上,分享自己眼中的胡同。他说,在北京胡同中,他看到了中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独特性,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北京邮电大学的同学们带来了“诗词串烧”,展示中国古诗词的悠远意境。
“我想把领略到的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学好中文。”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埃塞俄比亚留学生王美西分享了她读到和看到的中国,她希望回国后从事中文教育相关工作,用自己的努力把中国汉字和中国故事传播出去,让中国的发展和成就鼓励和造福更多人。
本次“读中国历史 讲中国故事”文化实践活动是首届北京市青少年阅读节系列阅读实践活动之一,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指导,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工委、市教委、团市委主办,北京发行集团新华文化公司承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协办。(完)
中新网吉林11月29日电 (李丹)吉林省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暨“智慧救助”模式推广现场会29日在吉林市召开。记者获悉,截至目前,该省79.9万城乡低保对象、8.6万特困供养人员得到有效保障。
吉林省民政厅厅长肖模文表示,近年来,吉林省民政厅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着力构建收入型困难群体、支出型困难群体和临时遇困对象三个救助圈层,会同相关部门给予分类救助帮扶,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肖模文介绍,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层面综合量化评审指标体系,家庭经济状况核对项目扩大到9个部门19类信息。实施类别化、差异化救助,对一般低保对象实行“补差式”救助,老幼病残等人员按一定比例增发低保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部签订照料服务协议。同时,建立了省定最低指导标准机制,确保保障标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612元和445元,比“十三五”末分别提高12%和22%。
吉林市委常委、副市长范传宏在发言中介绍,吉林市强化改革创新数字赋能,探索形成了吉林特色分层分类“智慧救助”工作模式。该市自主研发智慧救助“一网通办”信息管理系统,从救助申请到审核确认,全部层分类“智慧救助”工作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全面提升实现网络化办理。同时,建立31个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打通数据信息通道,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行“智慧救助”工作模式以来,分层分类“智慧救助”工作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全面提升。
吉林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省要大力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加快“智慧救助”建设,实现救助申请足不出户,就可掌上办、随时办、线上办,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务。(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