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购彩中心—用户注册下载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又迎来一项新突破。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个人工智能(AI)体(智能体),在3D模拟中,该智能体能在第一次见到的任务中实时模仿专家。
论文作者指出,该智能体能从第三人称视角实时可靠地获取来自人类搭档的知识,这项研究结果是对具身AI实现快速知识传播的一次概念验证,也是朝着人类-AI互动的开放式文化演变迈出的第一步。
该论文介绍,之前在物理模拟和现实世界机器人中已经证明了用人类数据让具身AI智能体学习新技能的效果。过去的智能体通常需要在监督下从大量第一人称的人类演示中学习,这类演示的获取既昂贵又费时。相比之下,人类本身可以通过模仿示范者,在几秒内以互动方式学会新技能,即使婴儿也有这种能力。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一种AI智能体,能从效率和隐私与人类相仿的其他个体那里进行社会化学习。
论文通讯作者、位于英国伦敦的谷歌DeepMind的Edward Hughes和同事一起,利用深度强化学习训练了一个智能体,这个智能体能在名为GoalCycle3D的物理模拟任务空间里,几分钟内发现和模仿新专家的行为,并记住所学知识。训练后,他们发现这个智能体可以在各种有挑战性的导航问题中从人类和AI专家这里快速学习,虽然它们以前从来没见过人类。
比如,这个智能体可以在包含大量障碍的复杂地形中穿梭。该方法的一个关键是一种新形式的自动化课程,该课程结合了示范者的阶段性遮蔽以及任务难度的逐步升级。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智能体的个体神经元是可解释的,而且能同时编码物理信息和社会信息。
论文作者总结表示,这项研究结果为 AI领域和文化演化心理学之间的密切互动奠定了基础。他们认为,AI从业者可从人类社会学习中汲取灵感,构建出适应当下人类伙伴的具身智能体,并保护好隐私。此外,能社会学习的AI智能体或为研究人类文化能力发展提供新的建模工具。(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社香港11月29日电 京港合作会议第五次会议29日在香港举行。会上京港双方就11个范畴的合作方向达成共识。
当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与北京市市长殷勇率领双方代表团出席会议。
李家超表示,北京是国家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底蕴深厚。香港是开放、多元、荟萃中西文化的大都会。在国家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两地均具有特殊地位及担当重要角色,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也能优势互补,创造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空间。
受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委托,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雁雄出席会议并致辞。郑雁雄表示,近年来,京港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各展所长、强强联合,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同树立了“一国两制”下城市间合作的生动范例。
郑雁雄强调,当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开启新征程,香港进入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新阶段,京港深化合作前景宽阔、商机无限。
会上,双方就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医疗卫生及中医药,以及便利港人在内地发展等11个范畴的合作方向达成共识。其中,双方将探索打造服务在京港人“一站式”咨询服务平台,并支持在京香港机构开展工作,加强政策信息交流共享。
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签署《京港合作会议第五次会议备忘录》。两地政府部门也签署《深化京港金融业发展合作备忘录》等四份合作文件。(完) 【编辑:刘阳禾】